财经国家周刊9月3日报道,大气污染治理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之下,河北省掀起新一轮钢铁行业调控,此次能否跳出“越治理越过剩”的怪圈?
8月下旬的处暑时节,持续的闷热与高温渐减,北方人先感受到一丝久违的凉爽。然而,对于中国钢铁产量第一大省河北来说,这一丝凉爽却无法消解产能过剩带来的烦闷。
“除了个别上了规模的大公司能有微薄盈利外,很多公司都在勉强维持生产。”一位河北钢铁(行情 股吧 买卖点)行业的内部人士告诉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,现在越是规模小的钢铁公司越是难以为继,“谁能坚持到最后,谁就能活下来。”
正当许多钢铁公司苦熬之际,河北省整顿钢铁行业的步伐越来越紧迫。承受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,河北省据传将在2017年底削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,是其现有产能的两成有余。
另外,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获悉,《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》有望于近期获批,一股兼并重组潮势将卷起。
政策“靴子”何时正式落地,河北钢铁行业当前已如风声鹤唳。
8月23日,记者来到了唐山市小钢铁公司最密集区域之一的丰润区。一路看到钢铁公司的门牌比邻而现,但开工者寥寥无几。有些厂区还贴出出租厂房的广告。
同样的情形,在几日前的邢台市南宫地区也曾目睹。
丰润区张良各庄村的一位村民说,当地几个村子里以前至少有四五十家小钢厂,但从去年开始陆续停产。
今年,唐山被环保部戴上首季污染最严重的帽子,对小钢厂更是采取高压态势,越来越多的小钢铁厂停产关门。
“还好当时没有投钱进去,不然现在也得赔得一干二净。”面对如今惨淡的钢铁行业,一位长期从事铁矿石贸易的商人高强不无庆幸。
不久前,他以前曾想入股的一家钢铁公司找他谈合作,他拒绝了,“就算现在给我打个对折,我也不敢接”。
钢铁业也有过好日子。业内人士回忆,以前市场环境好的时候,只要第一笔资金到位并顺利投产,接下来根本就不愁钱,下游的销售商提前付款再提货,上游的原料商先发货后拿钱,许多钢铁公司手里有着大笔流动资金,甚至无需贷款都活得很滋润。
如今风光不再。行业低迷之下,小钢企不仅很难从国有银行里贷到款,民间资金也不敢铤而走险,“就怕哪天公司挺不住,资金打了水漂。”一位从事民间融资的人士说。
大型钢铁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。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是唐山市最大的国有钢铁公司,虽然公司的生产运营还算正常,但销量下滑,价格低迷,70%以上的利润被吞噬。
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手头发紧。”有唐钢员工说。
产能过剩成为整个钢铁行业的突出问题,但这并非新事。从2003年起,国家发改委就不断警示,钢铁行业出现盲目投资,供过于求,是年11月还会同国土资源部、商务部等5部委,制定了《对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》。
调控十年来,钢铁产能却从2003年的3亿吨增长至2012年的9亿吨,陷入了“越治理越过剩”的怪圈。
硬扛怪圈何以形成?
一家小型钢铁公司的负责人向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解释其中缘由:“有市场我得干,没市场我也得干,只要我比别人规模大,别人坚持不下去了我就还能活。”
在他看来,公司的规模决定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。尤其是在大中型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,公司规模越大,融资能力就越强,就越有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正是在这种追求规模竞争效应的思想指导下,许多中小型钢铁公司迅速膨胀,甚至在国家宏观调控欲淘汰落后产能时,也没能抑制住公司的扩张欲望。
以唐山市为例,2006年以来,全市已淘汰炼铁产能2492万吨,炼钢产能2369万吨,并采取区域限批、一票否决等方式,对落后产能强行淘汰。但与此同时,2012年唐山市粗钢产量却比上年增长近10%。
河北省工信厅提供的资料也显示,去年钢铁市场进入全面低迷状态,但该省的钢铁产量也依然增长。
许多钢铁公司在逆势扩张。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在唐山市调查后发现,仅在2012年,唐山市鑫达、九江、荣信叁家公司分别各新投产了一座1080立方米的高炉,松汀和燕山钢铁分别新投产了一座1780立方米和2560立方米的高炉。
燕山钢铁在2008年时铁和钢的产能分别仅为300多万吨,但加上新建的巨型高炉和配套设施,产能将突破一千万吨,5年来已翻近一番。
“河北省近十年来淘汰的落后钢铁产能的总量约8500万吨,但是同期新增产能远大于这个数。”一位接近河北省政府的人士告诉《财经国家周刊》记者,这些新增的产能多属未批先建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钢铁产能不降反增,背后的原因除了公司自身的扩张冲动外,地方政府的支持也不无干系。在许多地方政府眼中,钢铁公司是纳税大户、骋顿笔支柱和重要的就业渠道,备受呵护。
政府屡次治理产能过剩,钢铁业往往首当其冲,“但不少钢铁业者仍然相信,地方政府不会‘一刀切’。”上述接近河北